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谶诗 南朝宋 · 释宝志
 押纸韵
《隋书》曰:梁天监三年六月八日武帝讲于重云殿。沙门志公忽然起舞歌乐。须臾悲泣。赋五言诗云云。天监至于大同。三十馀年。江表无事。至太清二年台城陷。享国四十八年。所言五十里也。太清元年八月十三侯景自悬瓠来降。在丹阳之北子地。朱异之言以纳。景之作乱。始自戊辰之岁。至午年忧崩。
乐哉三十馀,悲哉五十里。
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
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
若不信吾言,龙时侯贼起。
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隋书五行志。《诗纪》九十四。)
朱异 南梁 · 明山宾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八
窃见钱唐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字弘深,神表峰峻。
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加以圭璋新琢,锦组初构,触响铿锵,值采便发。
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梁书朱异传》)
阿育王寺赦诏八月辛卯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四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万物不得齐其蠢生,二仪不得恒其覆载,故劳逸异年,欢惨殊日,去岁失稔,斗粟贵腾,民有困穷,遂臻斯滥,原情察咎,或有可矜,下车问罪,闻诸前诰,责归元首,穷在朕躬,若皆以法绳,则自新无路。
书不云乎,与杀不辜,宁失不经?
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
今真形舍利,复见于世,逢希有之事,起难遭之想,今出阿育王寺,设无碍会,耆年童齿,莫不欣悦,如积饥得食,如久别见亲,幽显归心,远近驰仰,士女霞布,冠盖云集,因时布德,允叶人灵。
凡天下罪无轻重,皆赦除之(《广弘明集》十五,案:五年正月,以张缵尚书仆射,有诏,见《梁书》及《南史·传》,今编入《朱异集》。)
朱异(三年正月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四
故中领军异,器宇弘通,才力优赡,咨谋帷幄,多历年所,方赞朝经,永申寄任,奄先物化,恻悼兼怀。
可赠侍中尚书右仆射,给秘器一具,凶事所须,随由资办(《梁书·朱异传》)
武帝张缵尚书仆射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外氏英华,朝中领袖司空以后,名冠范阳
尚书仆射(《梁书·张缵传》,又见《南史》五十六以为朱异草诏。)
四望议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望是不即之名,岂容局于星海,拘于岳渎(《隋书·礼仪志》一,天监六年,议者以为北郊有岳镇海渎之座,而又有四望之座,疑为烦重,仪曹郎朱异议。)
雩祭燔柴议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周宣《云汉》之诗,毛注有瘗埋之文,不见有燔柴之说。
若以五帝必柴,今明堂又无其事(《隋书·礼仪志》二,天监十年仪曹郎朱异议。)
更议复四望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郑众云:「四望,谓日月星海」。
郑玄云:「谓五岳四镇四渎」。
寻二郑之说,互有不同,窃以望是不即之名。
凡厥遥祭,皆有斯自,岂容局于星汉,拘于海渎,请命司天,有关水旱之义,爰有四海,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一皆备祭(《隋书·礼仪志》二,天监十一年,帝日四望之事,顷来遂绝,宜更议复,朱异议。)
封阳侯不应殇服议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礼:「年虽未及成人,已有爵命者,则不为殇」。
封阳侯年虽中殇,已有拜封,不应殇服(《隋书·礼仪志》三,天监十四年舍人朱异议,又见通典八十二。)
庙祀加一钘羹议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庙祀相承止有一钘羹,盖祭祀之礼,应有两羹,相承止于一钘,即礼为乖,请加熬油羹一钘(《隋书·礼仪志》二,天监十六年十月舍人朱异议。)
元法僧内属议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自王师北讨,克获相继,徐州地转削弱,咸愿归罪法僧
法僧惧祸之至,其降必非伪也(《梁书·朱异传》)
请改郊祀仪注 其三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宗庙贵文,故庶羞百品,天义尊远,则须简约。
今仪注所荐,与庙不异,即理徵事,如为未允,请自今明堂有膳准二郊。
但帝之为名,本主生育,成岁之功,实为显著。
非如昊天,义绝言象,虽曰同郊,复应微异。
若水土之品,蔬果之属,犹宜以荐,止用四种之果,蒲葵四种之俎菹,粳稻四种之米,自此以外,郊所无者,请并从省除(《隋书·礼仪志》一,天监十年仪曹郎朱异以为云云。)
悯乱诗 南梁 · 萧纲
四言诗 押遇韵
南史曰:朱异方幸。在朝莫不侧目。虽太子亦不能平。及侯景乱围城。城内咸尤异。简文为四言诗。
瞻彼阪田,嗟斯氛雾。
谋之不臧,褰我王度(○南史朱异传。《诗纪》六十八。)
右将军朱异奉述制旨易义表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九
臣闻仰观俯察,定八卦之宗,河图洛书,符三易之教,譬彼影圭,居四方之中极,犹彼黄钟,总六律之殊气,疑关永辟,逾弘农之洞启,辞河既吐,迈龙门之已凿。
臣以庸蔽,窃尚名理,钻仰几深。
伏惟舞蹈,冒欲请侍中右卫将军,于玄圃宣猷堂,奉述制旨易义,弘阐圣作,垂裕蒙求,谨以表闻,伏愿垂允(《艺文类聚》五十五)
普通中童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灰韵
《梁书》曰:侯景既据寿春。启求锦万匹。领军朱异议送青布以给之。得布悉用为袍衫。因尚青色。普通中童谣曰云云。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
青丝白马寿阳(○梁书侯景传。又南史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九俱作大同中童谣。《御览》六百九十三、《诗纪》九十七作大同中童谣。)
咏贫诗 南北朝 · 朱超
 押寒韵
触途皆可试,惟贫独未安。
窗开两片月,霜足一重寒。
藁湿铺床冷,脆补衣难。
若言为客易,推剑与君弹(○《类聚》三十五。《初学记》十八作梁朱异。《诗纪》九十三。)
侯景抗表违盟 南梁 · 王伟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
臣闻「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意非言不宣,言非笔不尽,臣所以含愤蓄积,不能默已者也。
窃惟陛下睿智在躬,多才多艺。
昔因世季,龙翔汉、沔,夷凶剪乱,克雪家怨,然后踵武前王,光宅江表,宪章文武,祖述尧舜
兼属魏国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华陵,北封淮泗,结好高氏,輶轩相属,疆场无虞,十有馀载。
躬览万机,劬劳治道。
刊正周孔之遗文,训释真如之秘奥。
享年长久,本枝盘石
人君艺业,莫之与京。
臣所以踊跃一隅,望南风而叹息也。
岂图名与实爽,闻见不同。
臣自委质策名,前后事迹,从来表奏,巳具之矣。
不胜愤懑,复为陛下陈之。
陛下与高氏通和,岁逾一纪,舟车往复,相望道路,必将分灾恤患,同休等戚,宁可纳臣一介之服,贪臣汝颍之地,便绝好河北,檄詈高澄,聘使未归,陷之兽口,扬兵击鼓,侵逼彭、宋。
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托孤寄命。
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若此者哉,其失一也。
臣与高澄,既有仇憾,义不同国,归身有道。
陛下授以上将,任以专征,歌钟女乐,车服弓矢。
臣受命不辞,实思报效,方欲挂旆嵩、华,悬旌冀赵,刘夷荡涤,一匡宇内。
陛下朝服济江,告成东岳,使大梁与轩黄等盛,臣与伊吕比功,垂裕后昆,流名竹帛,此实生平之志也。
而陛下欲分其功,不能赐任,使臣河北,欲自举徐方,遣庸懦之贞阳,任骄贪之胡赵,裁见旗鼓,鸟散鱼溃,慕容绍宗乘胜席卷,涡阳诸镇,靡不弃甲。
疾雷不及掩耳,散地不可固全,使臣狼狈失据,妻子为戮,斯实陛下负臣之深。
其失二也。
韦黯之守寿阳,众无一旅,慕容凶锐,欲饮马长江,非臣退保淮南,其势未之可测。
既而逃遁,边境获宁,令臣作牧此州,以为藩捍。
方欲收合馀烬,劳来安集,励兵秣马,克申后战,封韩山之尸,雪涡阳之耻。
陛下丧其精魄,无复守气,便信贞阳谬启,复请通和。
臣频陈执,疑闭不听。
翻覆若此,童子犹且羞之,况在人君,二三其德。
其失三也。
夫畏懦逗留,军有常法。
子玉小败,见诛于楚,王恢失律,受戮于汉。
贞阳精甲数万,器械山积,慕容轻兵,众无百乘,不能拒抗,身受囚执。
以帝之犹子,而面缚敌庭,实宜绝其属籍,以衅征鼓。
陛下曾无追责,怜其苟存,欲以微臣,规相贸易。
人君之法,当如是哉?
其失四也。
悬瓠大藩,古称汝、颍。
臣举州内附,羊鸦仁固不肯入,既入之后,无故弃之,陛下曾无嫌责,使还居北司
鸦仁弃之,既不为罪,臣得之不以为功,其失五也。
涡阳退衄,非战之罪,实由陛下君臣,相与见误。
乃还寿春,曾无悔色,祗奉朝廷。
掩恶扬善。
鸦仁自知弃州,切齿叹恨,内怀惭惧,遂启臣欲反。
欲反当有形迹,何所徵验?
诬陷顿尔,陛下曾无辨究,默而信纳。
岂有诬人莫大之罪,而可并肩事主者乎?
其失六也。
赵伯超拔自无能,任居方伯,惟渔猎百姓,多蓄士马,非欲为国立功,直是自为富贵。
行货权幸,徼买声名,朱异之徒,积受金贝,遂使咸称胡赵,比昔关张,诬掩天听,谓为真实。
韩山之役,女妓自随,裁闻敌鼓,与妾俱逝,不待贞阳,故只轮莫返。
论其此罪,应诛九族,而纳贿中人,还处州任。
伯超无罪,臣功何论?
赏罚无章,何以为国,其失七也。
臣御下素严,无所侵物,关市征税,咸悉停原,寿阳之民,颇怀优复。
裴之悌等,助戍在彼,惮臣检制,遂无故遁归。
又启臣欲反。
陛下不责违命离局,方受其浸润之谮。
处臣如此,使何地自安,其失八也。
臣虽才谢古人,实颇更事,抚民率众,自幼至长,少来运动,多无遗策。
及归身有道,罄竭忠规,每有陈奏,恒被抑遏。
朱异专断军旅,周石珍总尸兵伏,陆验徐驎,典司谷帛,皆明言求货,非令不行。
境外虚实,定计于舍人之省,举将出师,责奏于主者之命。
臣无贿于中,故恒被抑折。
其失九也。
鄱阳之镇合肥,与臣邻接,臣推以皇枝,每相祗敬。
嗣王庸怯,虚见备御,臣有使命,必加弹射,或声言臣反,或启臣纤介。
招携当须以礼,忠烈何以堪于此哉。
其失十也。
其馀条目,不可具陈,进退惟谷,频有表疏。
言直辞强,有忤龙鳞,遂发严诏,便见讨袭。
重华纯孝,犹逃四父之杖;
赵盾忠贤,不讨杀君之贼。
臣何亲何罪,而能坐受歼韩信雄桀,亡项霸汉,末为女子所烹,方悔蒯通之说。
臣每览书传,心常笑之,岂容遵彼覆车,而快陛下佞臣之手。
是以兴晋阳之甲,乱长江而直济,愿得升赤墀,践文石,口陈枉直,指画臧否,诛君侧之恶臣,清国朝之秕政,然后还守藩翰,以保忠节,实臣之至愿也(梁书侯景传。)
咏修竹诗 隋 · 明克让
 押侵韵
《隋书》曰:梁时舍人朱异在仪贤堂讲《老子》。克让预焉。堂边有修竹。克让咏之。克让览笔辄成。其卒章曰云云。其异之。
非君多爱赏,谁贵此贞心(○隋书本传。)
金瓯缺 清 · 洪亮吉
萧绎盲老公,侯景跛老子。
中原龙战四十春,乾坤戾气归斯人。
斯人不来国不破,谁使金瓯向空堕。
当杀不杀慕绍宗,当断不断吴老公。
跛奴之祸祸已酷,盲僧衅成还骨肉梁武帝欲纳侯景日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脱纳景致纷纭奈何后以朱异言卒纳之右足偏短慕容绍宗急景谓日景若就擒公复何用乃纵之湘东王绎眇一目初武帝梦盲僧托生王宫遂生绎)
二王书录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夫翰墨之妙。
多以身后腾声。
二王之书。
当世见贵。
献之尝与文帝十许纸。
题最后云。
下官此书甚合作。
愿聊存之。
此书为桓元所宝。
元爱重二王。
不能释手。
乃撰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
各为一帙。
尝置左右。
及南奔。
虽甚狼狈。
犹以自随。
将败。
并投于江。
晋代装书。
真草浑杂。
背纸皱起。
蔚宗装持。
微为小胜。
宋孝武又使徐爰持获十纸为一卷。
明帝料阅旧閟。
并遣使三吴。
鸠集散逸。
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更加编次。
咸以二文为度。
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
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
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
并金题玉燮织成带。
又扇书二卷。
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
并旃檀轴。
又纸书戏字一帙十二卷。
并书之冠冕也。
自此以下。
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
并旃檀轴。
其新购获者。
为六帙一百二十卷。
既经丧乱。
各所遗失。
齐高帝朝书府古迹。
唯有十二帙。
以示王僧虔
仍更就求散逸。
僧虔以帙中所无者。
张芝索靖卫伯儒吴大皇帝景帝归命侯王导王洽王珉张翼桓元等十卷。
其与帙中所同者。
王恬王珣王凝之王徽之王允之
并奏入秘阁
梁武帝尤好图书。
搜访天下。
大有所获。
以旧装坚强。
字有损坏。
天监中
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炽文等拆而装之。
更加题检。
二王书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
并珊瑚轴织成帙。
金题玉燮。
侯景篡逆。
缄在书府。
侯景后。
王僧辨搜括。
并送江陵
承圣末
魏师袭荆州
城陷。
元帝将降。
其夜。
乃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并大小二王迹。
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
吴越宝剑。
并将作斫柱。
乃叹曰。
萧世诚遂至于此。
文武之道。
今夜穷乎。
历代秘宝。
并为煨烬矣。
周将于谨普六茹忠等。
并摭拾遗逸。
凡四十卷。
将归长安
大业末
炀帝江都
秘府图书。
多将行从。
中道船没。
大半沦弃。
其閒得存。
所馀无几。
弑逆之后。
并归宇文化及
至辽城。
窦建德所破。
并皆亡失。
留东都者。
后入王充
平。
始归天府
贞观十三年
敕购求右军
并贵价酬值。
四方妙迹。
靡不毕至。
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
于元武门西长波门外料。
内出右军
共相参校。
典仪王行真装之。
梁朝旧装纸见在者。
但裁剪而已。
右军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
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
真书五十纸。
一帙八卷。
随木长短为度。
行书二百四十纸。
四帙四十卷。
四尺为度。
草书二千纸。
八帙八十卷。
以一丈二尺为度。
并金镂杂宝装轴织成帙。
其书每缝皆用小印印之。
其文曰贞观。
大令书不之购也。
天府之内。
仅有存焉。
古之名书
历代帝王
莫不珍宝。
齐宋以前。
大有散失。
梁武帝鸠集所获。
尚不可胜数。
并珊瑚轴织成帙。
金题玉燮。
二王书大凡一万五千纸。
元帝狂悖。
焚烧将尽。
文皇帝尽价购求。
天下毕至。
大王真书唯得五十纸。
行书二百四十纸。
草书二十纸。
并以金宝装饰。
天府所有。
真书不满十纸。
行书数十纸。
草书数百纸。
共有二百一十八卷。
小王四十卷。
张芝一卷。
张昶一卷。
并檀轴锦标而已。
既所不尚。
散在人閒。
或有进献。
多推于翰林杂书中。
玉石混居。
薰莸同器。
然书迹不易得。
宝之如玉。
弃之如土。
岂徒书也。
人亦如之。
用行舍藏
言行之閒。
不可玷缺。
亦犹虽在幽隐。
不以无人而不芳也。
往在翰林中。
见古钟二枚。
高二尺。
围尺馀。
上有古人三百许字。
夏禹功绩。
字皆紫磨金钿。
光彩射人
似大篆而神彩惊人。
非其时。
不敢闻奏。
弃于泥土中。
与瓦砾同也。
然滥吹之事。
其来久矣。
且如张翼及僧惠式效右军
时人不能辨。
近有释智永
临写草帖。
几欲乱真。
至如宋朝。
多学大令。
其康昕王僧虔薄绍之羊欣等。
欲混其臭味。
是以二王书中。
多有伪迹。
好事所蓄。
尤宜精审。
倘所宝同乎燕石
翻为有识所嗤也。
乾元三年五月日录。